top of page
DSA05150.jpg

​梵語佛典
翻譯實作班

一、課程簡介

 

為促進學生經典語言的學習與研究,法鼓文理學院語言與翻譯中心推動「梵語佛典翻譯實作班」,期能培育出優秀的翻譯人才。學期初學生和老師根據學生的語言程度和研究方向決定翻譯的經典和範圍,學期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個別進行佛典之翻譯。每班以 3 到 4 位人為原則。

二、學習心得與翻譯成果

111學年度(第五届)

這學期的翻譯題材,包含龍樹的偈頌作品Ratnāvalī(真諦譯為《寶行王正論》),本論為龍樹對其國王友人的佛法開示,其中以建言的方式論及佛教視角下的聖王典範。另外有同學翻譯了《維摩詰經》(Vimalakīrtinirdeśa)中的〈天女品〉,通過舍利弗和天女的對話,一問一答生動有趣的方式,展開大乘佛教的空性思想。最後的翻譯文本為《決定義經》(Arthaviniścaya),本經現存梵本中,共有27個名相的解釋,這一届完成關於「十二支緣起」、「四通行」和「四定修習」三個名相説明的翻譯。

110學年度(第四届)

今年同學翻譯内容,包含未曾譯成中文的《天譬喻經》(Divyāvadāna),選取其中關於阿育王生平的故事,講述阿育王的出生背景和童年。另外有學生翻譯佛陀對五比丘初次説法的内容,出自《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中〈破僧事〉(Saṅghabhedavastu),與巴利語《轉法輪經》(Dhammacakkappavattana Sutta)的内容相同。有學生持續練習翻譯馬鳴(Aśvaghoṣa)的長篇敘事詩(mahākāvya),選取《佛所行讚》(Buddhacarita)當中的第十一品,敘述佛陀表達修道決心,婉拒瓶沙王還俗從政時的情節。最後有學生接續上一年的翻譯,將《決定義經》關於八正道的章節繼續翻譯完畢。

109學年度(第三届)

同學翻譯的文獻,包含偉大佛教文學家馬鳴(Aśvaghoṣa)從古以來從未譯成中文的《美難陀傳》(Saundarananda);學生選取的段落討論如何調整飲食及睡眠來促進禪修的實踐。另外有同學翻譯梵語《妙法蓮華經》(Saddharmapuṇḍarīkasūtra)中的〈普門品〉,發現親自從事翻譯時,更深入了解鳩摩羅什當時的翻譯策略,並探索佛典譯成白話文時所需要做出的各種抉擇。第三位同學翻譯了一部印度古代重要的佛教教理參考書,名為《決定義經》(Arthaviniścaya);其中發現,《決定義經》提供了關於四聖諦的慣常解釋,但對於八正道的某些解釋,與巴利尼柯耶的傳統解釋則有所不同。

108學年度(第二届)

同學翻譯了屬於各種不同體裁的梵語文獻,包含梵語註釋(如《辯中邊論釋》、《三十唯表象論釋》)、 論書(《入菩提行論》)與本生故事(〈須大拏太子本生〉)。翻譯文獻還包含世親從古以來從未譯成中文的重要晚期論書,《三自性論》(Trisvabhāva Nirdeśa)。

107學年度(第一届)

同學來自學、碩、博各班級,翻譯經類(如《妙法蓮華經》、《八千頌般若波羅密多經》)、論類(《俱舍論》)與讚頌類(《般若波羅蜜多讚》)等各種不同體裁的梵語佛教文獻。

三、校刊活動報導

報導.png
報導2.png
bottom of page